模具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
1. 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模具设计师
1.2职业定义
从事企业模具的数字化设计,包括型腔模与冲压模,在传统模具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应用数字化设计工具,提高模具设计的质量,缩短模具设计周期的人员。
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
(1)数字化制图——将三维产品及模具模型转换为常规加工中用的二维工程图;
(2) 模具的数字化设计——根据产品模型和设计意图,建立相关的模具三维实体模型;
(3)模具的数字化分析仿真——根据产品成形工艺条件,进行模具零件的结构分析、热分析、疲劳分析和模具的运动分析;
(4) 产品成型过程模拟:注塑成型、冲压成形;
(5) 定制适合本公司的模具设计标准件;
(6) 模具生产管理。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分四个等级:四级模具设计师、三级模具设计师、二级模具设计师、一级模具设计师。
1.4职业环境条件:室内、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
(1)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持续快捷地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
(2)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准确地识别和处理二维、三维图形几何体;
(3)有较丰富的模具设计与加工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4)有较强的表达能力:简单清晰地文字与语言陈述;
(5)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善于沟通与协作,乐于与他人共享知识成果。
1.6基本文化程度:大专毕业(或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升培训期限:四级模具设计师不少于500标准学时;三级模具设计师不少于300标准学时;二级模具设计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一级模具设计师不少于10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四级模具设计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三级模具设计师以上(含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三级模具设计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二级模具设计师以上(含二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培训二级模具设计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一级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培训场地应有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并满足一人一机的计算机教室,要求配有相关培训软件及工具。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四级模具设计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连续从事本职工作6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专业毕业证书。
——三能模具设计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四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四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5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毕业证书。
(4)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二级模具设计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三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3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三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5年以上。
(3)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经本职业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一级模具设计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取得本职业二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3年以上,经本职业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二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5年以上。
注:上述申报条件中的“相关专业”包括材料成型与控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等专业。
1.8.3鉴定方式
鉴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两项考试均采用百分制,皆达到60分以上者为合格;一级、二级模具设计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定(包括答辩)。
1.8.4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1:5,且不少于3名考评员。
1.8.5鉴定时间
各等到级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各等级技能操作考核时间:420分钟。
1.8.6鉴定场所设备
(1)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
(2)技能操作考核在具有必备的工具和设备的场所进行。
2、基本要求
2.1职业道德
2.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职业守则
(1)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3)努力钻研业务,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观察。
(4)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5)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合作。
(6)锐意进取,勇于创新。
(7)着装整洁,爱护设备,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有序,做到文明生产。
2.2基础知识
2.2.1基础理论知识
(1)机械制图知识;
(2)公差与配合;
(3)机械设计基础;
(4)计算机应用技术;
(5)常用模具材料与热处理知识;
(6)模具生产管理知识;
2.2.2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
职业功能
|
四级模具设计师
|
三级模具设计师
|
二级模具设计师
|
一级模具设计师
|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
|
1、塑料的基本知识
|
1、塑料的基本知识
|
1、塑料的基本知识
|
1、塑料的基本知识
|
2、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
2、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
2、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
2、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
|
3、冷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
3、冷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
3、冷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
3、冷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
|
|
|
4、模具制造工艺
|
4、模具制造工艺
|
|
|
|
|
5、模具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
|
|
|
|
6、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
|
|
二、CAD/CAM软件的应用
|
1、三维建模基础
|
1、三维建模基础
|
1、三维建模基础
|
1、三维建模基础
|
2、能用CAD/CAM软件进行注射模总体结构设计,建模具装配总图(3D)
|
2、能用CAD/CAM软件进行注射模总体结构设计(一个机械式侧抽芯),建模具装配总图
(3D)
|
2、能用CAD/CAM软件进行注射模总体结构设计(二个机械式侧抽芯),建模具装配总图(3D)
|
2、能用CAD/CAM软件进行复杂零件的注射模总体结构设计(二个机械式侧抽芯),电极设计,建模具装配总图
(3D)
|
|
3、能用CAD/CAM软件进行冷冲压模具设计(单工序落料模)
|
3、能用CAD/CAM软件进行冷冲压模具设计(简单复合冲裁模)
|
3、能用CAD/CAM软件进行冷冲压模具设计(复杂复合冲裁模)
|
3、能用CAD/CAM软件进行冷冲压模具设计(三种工序复合模)
|
|
4、注射模总装配工程图、型腔工程图
|
4、注射模总装配工程图、型腔工程图
|
4、注射模总装配工程图、型腔工程图
|
4、注射模总装配工程图、型腔工程图
|
|
5、冷冲模总装配工程图、凹模工程图
|
5、冷冲模总装配工程图、凹模工程图
|
5、冷冲模总装配工程图、凹模工程图
|
5、冷冲模总装配工程图、凹模工程图
|
|
|
|
|
6、制定模具制造方案
|
|
三、产品成形过程模拟
|
|
|
CAE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
CAE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
四、知识工程应用
|
|
|
1、能进行知识库的建设与开发
|
1、能进行知识库的建设与开发
|
|
|
|
2、模具企业的知识工程综合管理
|
2.2.3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
(1)现场文明操作要求
(2)安全操作与劳动保护知识
(3)环境保护知识
2.2.4质量管理知识
(1)企业的质量方针
(2)岗位的质量要求
(3)岗位的质量保证措施与责任
2.2.5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劳动法相关知识
(2)合同法相关知识
3 、工作要求
本标准对四级模具设计师、三级模具设计师、二级模具设计师、一级模具设计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3.1四级模具设计师
3.1.1注射模设计技能要求(60%)
职业功能
|
工作
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工艺设计
|
(一)读图及图形转换
|
1、能将给定塑件模型文件转换成所需格式
2、能读懂机械制图中的各种线型和标注尺寸
3、能读懂标准件和常用机件的表示法
4、能读懂一般零件的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
5、能够读懂零件的材料、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它技术要求
|
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2、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规定画法
3、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的表达方式
4、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零件技术要求的基本知识
5、应具有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知识,具有常用CAD/CAM软件操作技能的综合能力
6、金属材料的性质
|
(二)成型设备选择
|
1、正确确定模具的型腔数目
2、能正确计算成型的用料量
3、能正确计算制品、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4、能正确计算成型的合模力
5、能合理选择成型设备类型及技术参数以及其他工序的设备
|
1、各种成型设备的特点、技术参数的基本知识
2、型腔数目的确定方法
3、用料量与注射量的关系
4、塑料制品、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与合模力的计算方法
|
|
二、注射模具结构设计
|
(一)模具结构设计
|
1、能正确设置收缩率
2、能正确选择制品成型位置及分型面
3、能最后确定型腔数目及型腔的排列
4、能正确选择成型零件的结构
5、能正确选择浇注系统、排气与引气系统的结构
6、能正确选择脱模机构和拉料杆的结构形式
7、能正确选择加热、冷却方式与装置
8、能正确选择模架、导向装置及其他结构零件
|
1、塑料制品成型位置及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2、型腔数目及排列方式的确定方法
3、成型零件的结构形式
4、浇注系统、排气与引气系统的结构形式和布置
5、脱模机构与拉料杆的结构形式
6、加热、冷却方式与装置
7、模架、导向装置及其他结构零件的选择方法
|
(二)初定模具外形尺寸
|
1、能根据结构方案绘制模具结构草图,确定模具零部件主要结构尺寸、模具轮廓尺寸及功能尺寸
2、能根据成型设备技术参数协调模具结构尺寸
|
1、塑料模具零部件尺寸等与成型设备技术参数的关系
2、塑料模具功能尺寸的基本知识
|
|
(三)模具与成型设备关系的校核
|
能对塑料制品的基本参数与所选成型设备的基本参数之间的适应性进行校核,以最后调整与确定模具结构和参数
|
塑料制品的基本参数与所选成型设备的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
|
|
(四)模具零件的计算及校核
|
1、能正确进行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2、能对型腔、底板进行强度、刚度计算及校核
3、能进行模具加热与冷却系统的有关计算
|
1、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方法
2、型腔、底板的强度、刚度的计算方法
3、加热与冷却系统的布局及有关计算的知识
|
|
三、图纸的绘制
|
(一)绘制模具总装图
|
1、能用CAD/CAM软件绘制模具总装图(3D)和总装配工程图(2D)
2、总装配工程图能清楚表达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定位、固定连接方式
3、能标注出必要的外形尺寸
4、能合理确定模具的技术要求和必要的使用说明
5、能正确填写标题栏、明细表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的画法
2、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
3、标题栏、明细表的内容和格式
4、模具技术要求的基本内容
5、标准件的基本常识的规定画法
6、总装图总体尺寸的标注要求
7、总装图零件序号编写的有关规定
|
(二)绘制模具零件工程图
|
1、画出型腔零件工程图,要求能清楚表达出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视图完整,布局合理
2、基准、尺寸标注齐全、合理
3、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脱模斜度、表面粗糙度选用适当
4、材料牌号、热处理要求以及其他技术要求完整、合理
5、标题栏符合国家标准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等的画法
2、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标题栏的内容和格式
4、不同模具零件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规定
5、不同模具零件技术要求的异同
6、模具材料的性能
|
|
(三)模具工程图的校核
|
1、模具总体结构是否恰当,能否保证正常、安全地生产出合格零件
2、视图及尺寸标注是否规范、完整
3、各种公差、表面粗糙度选用是否合理
4、材料选择及技术要求是否恰当
5、零件的结构工艺必是否良好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2、模具零件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规定
3、模具材料的性能
4、模具材料热处理的性能
5、模具零件的技术要求
6、模具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
|
|
|
|
|
3.1.2冲压模具(单工序落料模)设计技能要求(40%)
职业
功能
|
工作
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工艺设计
|
(一)读图及图形转换
|
1、能将给定冲裁件模型文件转换成所需格式
2、能读懂零件图
3、能够读懂零件的材料、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它技术要求
|
1、应具有冷冲模知识、具有常用CAD/CAM软件操作技能的综合能力
2、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3、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零件技术要求的基本知识
|
(二)冲裁件的工艺分析
|
1、冲裁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2、能对冲压件进行经济性分析
|
1、产品图、原材料、产品的生产批量、设备等的基本知识
2、冲压件结构工艺性基本知识
3、冲压生产经济性的基本知识
|
|
(三)排样
|
1、确定出合理的排样形式
2、能确定条料宽度、导料板间距
3、能选择恰当的裁板方式
4、能计算材料的利用率
|
1、各种排样方式的选用
2、搭边值大小的确定
3、原材料规格、尺寸的选择
4、材料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
|
(四)初选压力机
|
1、能计算冲裁压力
2、能合理选择压力机
|
1、冲裁压力计算方法
2、压力机的选择原则
3、各种压力机的特点、技术参数的基本知识
|
|
二、模具结构设计
|
(一)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
1、能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模具结构形式
2、能正确选择定位方式
3、能正确选择导向方式
4、能选择合理的模具精度
|
1、不同模具结构形式的优、缺点
2、凸、凹模的结构形式和安装方法
3、送料、卸料、出件的基本知识
4、各种定位方式的基本知识
5、各种导向方式选择的基本知识
6、模具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
|
(二)模具压力中心的计算
|
能计算压力中心
|
压力中心的计算方法
|
|
(三)初定模具外形尺寸
|
1、能正确确定模具闭合高度、模板平面尺寸及模柄尺寸
2、能正确与压力机协调结构尺寸
3、能对压力机进行校核
|
模具闭合高度、模柄尺寸等与压力机技术参数的关系
|
|
(四)模具工作零件设计
|
1、能合理选择模具凸模、凹模加工方法
2、能合理选择凸、凹模间隙
3、能根据加工方法计算刃口尺寸
4、能合理选择刃口尺寸公差
5、能合理选择模具零件壁厚、模板厚度
6、能合理选择模具零件材料
|
1、模具机加工、电加工、特种加工的基本知识
2、凸、凹模间隙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3、刃口尺寸计算方法
4、尺寸公差、制造公差的知识
5、模具零件壁厚、模板厚度的基本知识
6、模具材料的基本知识
|
|
(五)模架的选取
|
能根据凹模周界尺寸、模具闭合高度、导向方式正确选择模架架种类、精度及规格
|
模架的种类、特点、规格等常识
|
|
(六)模具其他零件的选取和设计
|
1、能正确选择或设计定位零件
2、能正确选择或设计卸料零件
3、能正确选择或设计连接和坚固零件
|
1、定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弹性元件的种类、特点及计算
3、标准件的基本常识
|
|
三、图纸的绘制
|
(一)绘制模具总装图
|
1、能用CAD/CAM软件绘制模具总装配图(3D)和总装配工程图(2D)
2、总装配工程图能清楚表达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固定连接方式
3、总装配图能清楚表达定位、排样方式
4、能清楚表达出加工所得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5、能正确填写标题栏、明细表,能合理确定模具的技术要求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等的画法
2、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标题栏、明细表的内容和格式
4、模具技术要求的基本内容
5、标准件的基本常识和规定画法
6、总装图总体尺寸的标注要求
7、总装图零件序号编写的有关规定
|
(二)绘制模具零件工程图
|
1、能清楚表达出模具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视图完整,布局合理
2、尺寸标注齐全、合理
3、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选用适当
4、材料牌号、热处理要求以及其它技术要求完整、合理
5、标题栏符合国家标准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等的画法
2、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标题栏的内容和格式
4、不同模具零件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规定
5、不同模具零件技术要求的异同
6、模具材料的性能
|
|
(三)模具模具工程图的校核
|
1、模具总体结构是否恰当,能否保证正常、安全地生产出合格零件
2、各个视图及尺寸标注是否规范、完整
3、各种公差、表面粗糙度选用是否合理
4、材料选择及技术要求是否恰当
5、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否良好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2、模具零件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规定
3、模具材料的性能
4、模具材料热处理的性能
5、模具零件的技术要求
6、模具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
3.2三级模具设计师
3.2.1注射模设计技能要求(60%)
职业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工艺设计
|
(一)读图及图形转换
|
1、能将给定塑件模型文件转换成所需格式
2、能读懂机械制图中的各种线型和标注尺寸
3、能读懂标准件和常用机件的表示法
4、能读懂一般零件的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
5、能够读懂零件的材料、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它技术要求
|
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2、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规定画法
3、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的表达方式
4、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零件技术要求的基本知识
5、应具有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知识,具有常用CAD/CAM软件操作技能的综合能力
6、金属材料的性质
|
(二)成型设备选择
|
1、正确确定模具的型腔数目
2、能正确计算成型的用料量
3、能正确计算制品、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4、能正确计算成型的合模力
5、能合理选择成型设备类型及技术参数以及其他工序的设备
|
1、各种成型设备的特点、技术参数的基本知识
2、型腔数目的确定方法
3、用料量与注射量的关系
4、塑料制品、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与合模力的计算方法
|
|
二、注射模具结构设计
|
(一)模具结构设计(一个机械式抽芯机构)
|
1、能正确设置收缩率
2、能正确选择制品成型位置及分型面
3、能最后确定型腔数目及型腔的排列
4、能正确选择成型零件的结构
5、能正确选择浇注系统、排气与引气系统的结构
6、能正确选择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结构形式
7、能正确选择脱模机构和拉料杆的结构形式
8、能正确选择加热、冷却方式与装置
9、能正确选择模架、导向装置及其他结构零件
|
1、塑料制品成型位置及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2、型腔数目及排列方式的确定方法
3、成型零件的结构形式
4、浇注系统、排气与引气系统的结构形式和布置
5、脱模机构与拉料杆的结构形式
6、加热、冷却方式与装置
7、模架、导向装置及其他结构零件的选择方法
8、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结构形式
|
(二)初定模具外形尺寸
|
1、能根据结构方案绘制模具结构草图,确定模具零部件主要结构尺寸、模具轮廓尺寸及功能尺寸
2、能根据成型设备技术参数协调模具结构尺寸
|
1、塑料模具零部件尺寸等与成型设备技术参数的关系
2、塑料模具功能尺寸的基本知识
|
|
(三)模具与成型设备关系的校核
|
能对塑料制品的基本参数与所选成型设备的基本参数之间的适应性进行校核,以最后调整与确定模具结构和参数
|
塑料制品的基本参数与所选成型设备的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
|
|
(四)模具零件的计算及校核
|
1、能正确进行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2、能对型腔、底板进行强度、刚度计算及校核
3、能进行模具加热与冷却系统的有关计算
4、能进行斜导柱等侧面分型与抽芯的有关计算
|
1、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方法
2、型腔、底板的强度、刚度的计算方法
3、加热与冷却系统的布局及有关计算的知识
4、斜导柱等侧面分型与抽芯的有关计算的基本知识
|
|
三、图纸的绘制
|
(一)绘制模具总装图
|
1、能用CAD/CAM软件绘制模具总装图(3D)和总装配工程图(2D)
2、总装配工程图能清楚表达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定位、固定连接方式
3、能标注出必要的外形尺寸
4、能合理确定模具的技术要求和必要的使用说明
5、能正确填写标题栏、明细表
6、能绘出塑料制品图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的画法
2、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
3、标题栏、明细表的内容和格式
4、模具技术要求的基本内容
5、标准件的基本常识的规定画法
6、总装图总体尺寸的标注要求
7、总装图零件序号编写的有关规定
|
(二)绘制模具零件工程图
|
1、画出型腔零件工程图,要求能清楚表达出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视图完整,布局合理
2、基准、尺寸标注齐全、合理
3、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脱模斜度、表面粗糙度选用适当
4、材料牌号、热处理要求以及其他技术要求完整、合理
5、标题栏符合国家标准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等的画法
2、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标题栏的内容和格式
4、不同模具零件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规定
5、不同模具零件技术要求的异同
6、模具材料的性能
|
|
(三)模具工程图的校核
|
1、模具总体结构是否恰当,能否保证正常、安全地生产出合格零件
2、视图及尺寸标注是否规范、完整
3、各种公差、表面粗糙度选用是否合理
4、材料选择及技术要求是否恰当
5、零件的结构工艺是否良好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2、模具零件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规定
3、模具材料的性能
4、模具材料热处理的性能
5、模具零件的技术要求
6、模具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
|
|
|
|
|
3.2.2冲压模具(简单复合冲裁模)设计技能要求(40%)
职业
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工艺设计
|
(一)读图及图形转换
|
1、能将给定冲裁件模型文件转换成所需格式
2、能读懂零件图
3、能够读懂零件的材料、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它技术要求
|
1、应具有冷冲模知识、具有常用CAD/CAM软件操作技能的综合能力
2、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3、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零件技术要求的基本知识
|
(二)冲裁件的工艺分析
|
1、冲裁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2、能对冲压件进行经济性分析
|
1、产品图、原材料、产品的生产批量、设备等的基本知识
2、冲压件结构工艺性基本知识
3、冲压生产经济性的基本知识
|
|
(三)工艺方案的制订
|
1、能列出所需的基本工序
2、能提出各种可能的工艺方案
3、能选出最佳的工艺方案
|
1、工序组合的原则
2、工序顺序的安排
3、工艺方案的对比、取舍原则
|
|
(四)排样
|
1、确定出合理的排样形式
2、能确定条料宽度、导料板间距
3、能选择恰当的裁板方式
4、能计算材料的利用率
|
1、各种排样方式的选用
2、搭边值大小的确定
3、原材料规格、尺寸的选择
4、材料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
|
(五)初选压力机
|
1、能计算冲裁压力
2、能合理选择压力机
3、会审核压力机的电机功率
|
1、冲裁压力计算方法
2、压力机的选择原则
3、各种压力机的特点、技术参数的基本知识
|
|
二、模具结构设计
|
(一)模具类型的选择
|
综合考虑各方面要求,选定采用简易模、单工序模还是复合模或连续模
|
1、冲压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材料性质和厚度、模具制造和维修等因素与模具类型的关系
2、各种类型模具的优、缺点
|
(二)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
1、能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模具结构形式
2、能正确选择定位方式
3、能正确选择导向方式
4、能选择合理的模具精度
|
1、不同模具结构形式的优、缺点
2、凸、凹模的结构形式和安装方法
3、送料、卸料、出件的基本知识
4、各种定位方式的基本知识
5、各种导向方式选择的基本知识
6、模具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
|
|
(三)模具压力中心的计算
|
能计算压力中心
|
压力中心的计算方法
|
|
(四)初定模具外形尺寸
|
1、能正确确定模具闭合高度、模板平面尺寸及模柄尺寸
2、能正确与压力机协调结构尺寸
3、能对压力机进行校核
|
模具闭合高度、模柄尺寸等与压力机技术参数的关系
|
|
(五)模具工作零件设计
|
1、能合理选择模具凸模、凹模加工方法
2、能合理选择凸、凹模间隙
3、能根据加工方法计算刃口尺寸
4、能合理选择刃口尺寸公差
5、能合理选择模具零件壁厚、模板厚度
6、能合理选择模具零件材料
|
1、模具机加工、电加工、特种加工的基本知识
2、凸、凹模间隙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3、刃口尺寸计算方法
4、尺寸公差、制造公差的知识
5、模具零件壁厚、模板厚度的基本知识
6、模具材料的基本知识
|
|
(六)模架的选取
|
能根据凹模周界尺寸、模具闭合高度、导向方式正确选择模架架种类、精度及规格
|
模架的种类、特点、规格等常识
|
|
(七)模具其他零件的选取和设计
|
1、能正确选择或设计定位零件
2、能正确选择或设计卸料零件
3、能正确选择或设计连接和坚固零件
|
1、定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弹性元件的种类、特点及计算
3、标准件的基本常识
|
|
三、图纸的绘制
|
(一)绘制模具总装图
|
1、能用CAD/CAM软件绘制模具总装配图(3D)和总装配工程图(2D)
2、总装配工程图能清楚表达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固定连接方式
3、总装配图能清楚表达定位、排样方式
4、能清楚表达出加工所得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5、能正确填写标题栏、明细表,能合理确定模具的技术要求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等的画法
2、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标题栏、明细表的内容和格式
4、模具技术要求的基本内容
5、标准件的基本常识和规定画法
6、总装图总体尺寸的标注要求
7、总装图零件序号编写的有关规定
|
(二)绘制模具零件工程图
|
1、能清楚表达出模具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视图完整,布局合理
2、尺寸标注齐全、合理
3、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选用适当
4、材料牌号、热处理要求以及其它技术要求完整、合理
5、标题栏符合国家标准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等的画法
2、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标题栏的内容和格式
4、不同模具零件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规定
5、不同模具零件技术要求的异同
6、模具材料的性能
|
|
(三)模具模具工程图的校核
|
1、模具总体结构是否恰当,能否保证正常、安全地生产出合格零件
2、各个视图及尺寸标注是否规范、完整
3、各种公差、表面粗糙度选用是否合理
4、材料选择及技术要求是否恰当
5、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否良好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2、模具零件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规定
3、模具材料的性能
4、模具材料热处理的性能
5、模具零件的技术要求
6、模具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
3.3二级模具设计师
3.3.1注射模设计技能要求(60%)
职业
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
一、工艺设计
|
(一)读图及图形转换
|
1、能将给定塑件模型文件转换成所需格式
2、能读懂机械制图中的各种线型和标注尺寸
3、能读懂标准件和常用机件的表示法
4、能读懂一般零件的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
5、能够读懂零件的材料、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它技术要求
|
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2、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规定画法
3、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的表达方式
4、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零件技术要求的基本知识
5、应具有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知识,具有常用CAD/CAM软件操作技能的综合能力
6、金属材料的性质
|
|
(二)成型设备选择
|
1、正确确定模具的型腔数目
2、能正确计算成型的用料量
3、能正确计算制品、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4、能正确计算成型的合模力
5、能合理选择成型设备类型及技术参数以及其他工序的设备
|
1、各种成型设备的特点、技术参数的基本知识
2、型腔数目的确定方法
3、用料量与注射量的关系
4、塑料制品、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与合模力的计算方法
|
||
二、注射模具结构设计
|
(一)模具结构设计(要求有二个机械式抽芯机构)
|
1、能正确设置收缩率
2、能正确选择制品成型位置及分型面
3、能最后确定型腔数目及型腔的排列
4、能正确选择成型零件的结构
5、能正确选择浇注系统、排气与引气系统的结构
6、能正确选择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结构形式
7、能正确选择脱模机构和拉料杆的结构形式
8、能正确选择加热、冷却方式与装置
9、能正确选择模架、导向装置及其他结构零件
|
1、塑料制品成型位置及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2、型腔数目及排列方式的确定方法
3、成型零件的结构形式
4、浇注系统、排气与引气系统的结构形式和布置
5、脱模机构与拉料杆的结构形式
6、加热、冷却方式与装置
7、模架、导向装置及其他结构零件的选择方法
8、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结构形式
|
|
(二)初定模具外形尺寸
|
1、能根据结构方案绘制模具结构草图,确定模具零部件主要结构尺寸、模具轮廓尺寸及功能尺寸
2、能根据成型设备技术参数协调模具结构尺寸
|
1、塑料模具零部件尺寸等与成型设备技术参数的关系
2、塑料模具功能尺寸的基本知识
|
||
(三)模具与成型设备关系的校核
|
能对塑料制品的基本参数与所选成型设备的基本参数之间的适应性进行校核,以最后调整与确定模具结构和参数
|
塑料制品的基本参数与所选成型设备的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
|
||
(四)模具零件的计算及校核
|
1、能正确进行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2、能对型腔、底板进行强度、刚度计算及校核
3、能进行模具加热与冷却系统的有关计算
4、能进行斜导柱等侧面分型与抽芯的有关计算
|
1、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方法
2、型腔、底板的强度、刚度的计算方法
3、加热与冷却系统的布局及有关计算的知识
4、斜导柱等侧面分型与抽芯的有关计算的基本知识
|
||
三、图纸的绘制
|
(一)绘制模具总装图
|
1、能用CAD/CAM软件绘制模具总装图(3D)和总装配工程图(2D)
2、总装配工程图能清楚表达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定位、固定连接方式
3、能标注出必要的外形尺寸
4、能合理确定模具的技术要求和必要的使用说明
5、能正确填写标题栏、明细表
6、能绘出塑料制品图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的画法
2、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
3、标题栏、明细表的内容和格式
4、模具技术要求的基本内容
5、标准件的基本常识的规定画法
6、总装图总体尺寸的标注要求
7、总装图零件序号编写的有关规定
|
|
(二)绘制模具零件工程图
|
1、画出型腔零件工程图,要求能清楚表达出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视图完整,布局合理
2、基准、尺寸标注齐全、合理
3、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脱模斜度、表面粗糙度选用适当
4、材料牌号、热处理要求以及其他技术要求完整、合理
5、标题栏符合国家标准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等的画法
2、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标题栏的内容和格式
4、不同模具零件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规定
5、不同模具零件技术要求的异同
6、模具材料的性能
|
||
(三)模具工程图的校核
|
1、模具总体结构是否恰当,能否保证正常、安全地生产出合格零件
2、视图及尺寸标注是否规范、完整
3、各种公差、表面粗糙度选用是否合理
4、材料选择及技术要求是否恰当
5、零件的结构工艺是否良好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2、模具零件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规定
3、模具材料的性能
4、模具材料热处理的性能
5、模具零件的技术要求
6、模具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
||
四、模具分析仿真
|
模具分析
|
1、对模具进行干涉检查
2、简单零件的结构分析
|
CAD/CAM软件的应用
|
|
五、知识工程应用
|
知识库的建设与开发
|
知识库的建设与开发
|
1、 企业管理知识
2、 相关知识
|
|
六、培训指导
|
指导培训
|
1、 能够指导四级、三级模具设计师的技能操作培训工作
2、 能够讲授模具设计和机械加工的专业知识
3、 能够制定本职业四级、三级模具设计技能操作培训计划
|
1、 教育学的基本知识
2、 本职业的基本知识
|
|
七、管理工作
|
(一)生产管理
|
协助或领导本部门进行计划、调度及人员管理
|
生产管理知识
|
|
(二)技术管理
|
1、能够贯彻执行本行业各项国家标准
2、能够提出设计、工艺、工装、编程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
生产技术管理知识
|
3.3.2冲压模具(复杂复合冲裁模)设计技能要求(40%)
职业功能
|
工作
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
一、工艺设计
|
(一)读图及图形转换
|
1、能将给定冲裁件模型文件转换成所需格式
2、能读懂零件图
3、能够读懂零件的材料、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它技术要求
|
1、应具有冷冲模知识、具有常用CAD/CAM软件操作技能的综合能力
2、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3、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零件技术要求的基本知识
|
|||
(二)冲裁件的工艺分析
|
1、冲裁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2、能对冲压件进行经济性分析
|
1、产品图、原材料、产品的生产批量、设备等的基本知识
2、冲压件结构工艺性基本知识
3、冲压生产经济性的基本知识
|
||||
(三)工艺方案的制订
|
1、能列出所需的基本工序
2、能提出各种可能的工艺方案
3、能选出最佳的工艺方案
|
1、工序组合的原则
2、工序顺序的安排
3、工艺方案的对比、取舍原则
|
||||
(四)排样
|
1、确定出合理的排样形式
2、能确定条料宽度、导料板间距
3、能选择恰当的裁板方式
4、能计算材料的利用率
|
1、各种排样方式的选用
2、搭边值大小的确定
3、原材料规格、尺寸的选择
4、材料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
||||
(五)初选压力机
|
1、能计算冲裁压力
2、能合理选择压力机
3、会审核压力机的电机功率
|
1、冲裁压力计算方法
2、压力机的选择原则
3、各种压力机的特点、技术参数的基本知识
|
||||
二、模具结构设计
|
(一)模具类型的选择
|
综合考虑各方面要求,选定采用简易模、单工序模还是复合模或连续模
|
1、冲压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材料性质和厚度、模具制造和维修等因素与模具类型的关系
2、各种类型模具的优、缺点
|
|||
(二)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
1、能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模具结构形式
2、能正确选择定位方式
3、能正确选择导向方式
4、能选择合理的模具精度
|
1、不同模具结构形式的优、缺点
2、凸、凹模的结构形式和安装方法
3、送料、卸料、出件的基本知识
4、各种定位方式的基本知识
5、各种导向方式选择的基本知识
6、模具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
|
||||
(三)模具压力中心的计算
|
能计算压力中心
|
压力中心的计算方法
|
||||
(四)初定模具外形尺寸
|
1、能正确确定模具闭合高度、模板平面尺寸及模柄尺寸
2、能正确与压力机协调结构尺寸
3、能对压力机进行校核
|
模具闭合高度、模柄尺寸等与压力机技术参数的关系
|
||||
(五)模具工作零件设计
|
1、能合理选择模具凸模、凹模加工方法
2、能合理选择凸、凹模间隙
3、能根据加工方法计算刃口尺寸
4、能合理选择刃口尺寸公差
5、能合理选择模具零件壁厚、模板厚度
6、能合理选择模具零件材料
|
1、模具机加工、电加工、特种加工的基本知识
2、凸、凹模间隙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3、刃口尺寸计算方法
4、尺寸公差、制造公差的知识
5、模具零件壁厚、模板厚度的基本知识
6、模具材料的基本知识
|
||||
(六)模架的选取
|
能根据凹模周界尺寸、模具闭合高度、导向方式正确选择模架架种类、精度及规格
|
模架的种类、特点、规格等常识
|
||||
(七)模具其他零件的选取和设计
|
1、能正确选择或设计定位零件
2、能正确选择或设计卸料零件
3、能正确选择或设计连接和坚固零件
|
1、定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弹性元件的种类、特点及计算
3、标准件的基本常识
|
||||
三、图纸的绘制
|
(一)绘制模具总装图
|
1、能用CAD/CAM软件绘制模具总装配图(3D)和总装配工程图(2D)
2、总装配工程图能清楚表达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固定连接方式
3、总装配图能清楚表达定位、排样方式
4、能清楚表达出加工所得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5、能正确填写标题栏、明细表,能合理确定模具的技术要求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等的画法
2、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标题栏、明细表的内容和格式
4、模具技术要求的基本内容
5、标准件的基本常识和规定画法
6、总装图总体尺寸的标注要求
7、总装图零件序号编写的有关规定
|
|||
(二)绘制模具零件工程图
|
1、能清楚表达出模具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视图完整,布局合理
2、尺寸标注齐全、合理
3、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选用适当
4、材料牌号、热处理要求以及其它技术要求完整、合理
5、标题栏符合国家标准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等的画法
2、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标题栏的内容和格式
4、不同模具零件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规定
5、不同模具零件技术要求的异同
6、模具材料的性能
|
||||
(三)模具模具工程图的校核
|
1、模具总体结构是否恰当,能否保证正常、安全地生产出合格零件
2、各个视图及尺寸标注是否规范、完整
3、各种公差、表面粗糙度选用是否合理
4、材料选择及技术要求是否恰当
5、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否良好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2、模具零件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规定
3、模具材料的性能
4、模具材料热处理的性能
5、模具零件的技术要求
6、模具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
||||
四、模具分析仿真
|
模具分析
|
1、对模具进行干涉检查
2、简单零件的结构分析
|
CAD/CAM软件的应用
|
|||
五、知识工程应用
|
知识库的建设与开发
|
知识库的建设与开发
|
1、 企业管理知识
2、 相关知识
|
|||
六、培训指导
|
指导培训
|
1、 能够指导四级、三级模具设计师的技能操作培训工作
2、 能够讲授模具设计和机械加工的专业知识
3、 能够制定本职业四级、三级模具设计技能操作培训计划
|
1、 教育学的基本知识
2、 本职业的基本知识
|
|||
七、管理工作
|
生产管理
|
协助或领导本部门进行计划、调度及人员管理
|
生产管理知识
|
|||
|
|
|
|
|
|
|
3.4一级模具设计师
3.4.1注射模设计技能要求(60%)
职业
功能
|
工作
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工艺设计
|
(一)读图及图形转换
|
1、能将给定塑件模型文件转换成所需格式
2、能读懂机械制图中的各种线型和标注尺寸
3、能读懂标准件和常用机件的表示法
4、能读懂一般零件的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
5、能够读懂零件的材料、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它技术要求
|
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2、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规定画法
3、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的表达方式
4、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零件技术要求的基本知识
5、应具有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知识,具有常用CAD/CAM软件操作技能的综合能力
6、金属材料的性质
|
(二)成型设备选择
|
1、正确确定模具的型腔数目
2、能正确计算成型的用料量
3、能正确计算制品、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4、能正确计算成型的合模力
5、能合理选择成型设备类型及技术参数以及其他工序的设备
|
1、各种成型设备的特点、技术参数的基本知识
2、型腔数目的确定方法
3、用料量与注射量的关系
4、塑料制品、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与合模力的计算方法
|
|
二、注射模具结构设计
|
(一)模具结构设计(要求有二个机械式抽芯机构)
|
1、能正确设置收缩率
2、能正确选择制品成型位置及分型面
3、能最后确定型腔数目及型腔的排列
4、能正确选择成型零件的结构
5、能正确选择浇注系统、排气与引气系统的结构
6、能正确选择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结构形式
7、能正确选择脱模机构和拉料杆的结构形式
8、能正确选择加热、冷却方式与装置
9、能正确选择模架、导向装置及其他结构零件
10、能正确进行电极零件设计
|
1、塑料制品成型位置及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2、型腔数目及排列方式的确定方法
3、成型零件的结构形式
4、浇注系统、排气与引气系统的结构形式和布置
5、脱模机构与拉料杆的结构形式
6、加热、冷却方式与装置
7、模架、导向装置及其他结构零件的选择方法
8、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结构形式
9、电极结构形式
|
(二)初定模具外形尺寸
|
1、能根据结构方案绘制模具结构草图,确定模具零部件主要结构尺寸、模具轮廓尺寸及功能尺寸
2、能根据成型设备技术参数协调模具结构尺寸
|
1、塑料模具零部件尺寸等与成型设备技术参数的关系
2、塑料模具功能尺寸的基本知识
|
|
(三)模具与成型设备关系的校核
|
能对塑料制品的基本参数与所选成型设备的基本参数之间的适应性进行校核,以最后调整与确定模具结构和参数
|
塑料制品的基本参数与所选成型设备的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
|
|
(四)模具零件的计算及校核
|
1、能正确进行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2、能对型腔、底板进行强度、刚度计算及校核
3、能进行模具加热与冷却系统的有关计算
4、能进行斜导柱等侧面分型与抽芯的有关计算
|
1、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方法
2、型腔、底板的强度、刚度的计算方法
3、加热与冷却系统的布局及有关计算的知识
4、斜导柱等侧面分型与抽芯的有关计算的基本知识
|
|
三、图纸的绘制
|
(一)绘制模具总装图
|
1、能用CAD/CAM软件绘制模具总装图(3D)和总装配工程图(2D)
2、总装配工程图能清楚表达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定位、固定连接方式
3、能标注出必要的外形尺寸
4、能合理确定模具的技术要求和必要的使用说明
5、能正确填写标题栏、明细表
6、能绘出塑料制品图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的画法
2、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
3、标题栏、明细表的内容和格式
4、模具技术要求的基本内容
5、标准件的基本常识的规定画法
6、总装图总体尺寸的标注要求
7、总装图零件序号编写的有关规定
|
(二)绘制模具零件工程图
|
1、画出型腔零件工程图,要求能清楚表达出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视图完整,布局合理
2、基准、尺寸标注齐全、合理
3、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脱模斜度、表面粗糙度选用适当
4、材料牌号、热处理要求以及其他技术要求完整、合理
5、标题栏符合国家标准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等的画法
2、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标题栏的内容和格式
4、不同模具零件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规定
5、不同模具零件技术要求的异同
6、模具材料的性能
|
|
(三)模具工程图的校核
|
1、模具总体结构是否恰当,能否保证正常、安全地生产出合格零件
2、视图及尺寸标注是否规范、完整
3、各种公差、表面粗糙度选用是否合理
4、材料选择及技术要求是否恰当
5、零件的结构工艺是否良好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2、模具零件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规定
3、模具材料的性能
4、模具材料热处理的性能
5、模具零件的技术要求
6、模具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
|
四、模具分析仿真
|
模具
分析
|
1、对模具进行干涉检查
2、注塑成型模拟分析,在设计阶段找出未来产品可能出现的缺陷
3、提出优化注塑工艺参数的方案
|
CAD/CAM软件的应用
|
五、知识工程应用
|
知识库的建设与开发
|
知识库的建设与开发
|
1、 企业管理知识
2、 相关知识
|
六、培训指导
|
指导
培训
|
1、 能够指导四级、三级模具设计师的技能操作培训工作
2、能够讲授模具设计和机械加工的专业知识
3、能够制定本职业四级、三级模具设计技能操作培训计划
|
1、 教育学的基本知识
2、 本职业的基本知识
|
七、管理工作
|
(一)生产管理
|
协助或领导本部门进行计划、调度及人员管理
|
生产管理知识
|
(二)技术管理
|
1、能够贯彻执行本行业各项国家标准
2、能够提出设计、工艺、工装、编程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
生产技术管理知识
|
3.3.2冲压模具(复杂复合冲裁模)设计技能要求(40%)
职业功能
|
工作
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工艺设计
|
(一)读图及图形转换
|
1、能将给定冲裁件模型文件转换成所需格式
2、能读懂零件图
3、能够读懂零件的材料、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它技术要求
|
1、应具有冷冲模知识、具有常用CAD/CAM软件操作技能的综合能力
2、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3、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零件技术要求的基本知识
|
(二)冲裁件的工艺分析
|
1、冲裁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2、能对冲压件进行经济性分析
|
1、产品图、原材料、产品的生产批量、设备等的基本知识
2、冲压件结构工艺性基本知识
3、冲压生产经济性的基本知识
|
|
(三)工艺方案的制订
|
1、能列出所需的基本工序
2、能提出各种可能的工艺方案
3、能选出最佳的工艺方案
|
1、工序组合的原则
2、工序顺序的安排
3、工艺方案的对比、取舍原则
|
|
(四)排样
|
1、确定出合理的排样形式
2、能确定条料宽度、导料板间距
3、能选择恰当的裁板方式
4、能计算材料的利用率
|
1、各种排样方式的选用
2、搭边值大小的确定
3、原材料规格、尺寸的选择
4、材料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
|
(五)初选压力机
|
1、能计算冲裁压力
2、能合理选择压力机
3、会审核压力机的电机功率
|
1、冲裁压力计算方法
2、压力机的选择原则
3、各种压力机的特点、技术参数的基本知识
|
|
二、模具结构设计
|
(一)模具类型的选择
|
综合考虑各方面要求,选定采用简易模、单工序模还是复合模或连续模
|
1、冲压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材料性质和厚度、模具制造和维修等因素与模具类型的关系
2、各种类型模具的优、缺点
|
(二)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
1、能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模具结构形式
2、能正确选择定位方式
3、能正确选择导向方式
4、能选择合理的模具精度
|
1、不同模具结构形式的优、缺点
2、凸、凹模的结构形式和安装方法
3、送料、卸料、出件的基本知识
4、各种定位方式的基本知识
5、各种导向方式选择的基本知识
6、模具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
|
|
(三)模具压力中心的计算
|
能计算压力中心
|
压力中心的计算方法
|
|
(四)初定模具外形尺寸
|
1、能正确确定模具闭合高度、模板平面尺寸及模柄尺寸
2、能正确与压力机协调结构尺寸
3、能对压力机进行校核
|
模具闭合高度、模柄尺寸等与压力机技术参数的关系
|
|
(五)模具工作零件设计
|
1、能合理选择模具凸模、凹模加工方法
2、能合理选择凸、凹模间隙
3、能根据加工方法计算刃口尺寸
4、能合理选择刃口尺寸公差
5、能合理选择模具零件壁厚、模板厚度
6、能合理选择模具零件材料
|
1、模具机加工、电加工、特种加工的基本知识
2、凸、凹模间隙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3、刃口尺寸计算方法
4、尺寸公差、制造公差的知识
5、模具零件壁厚、模板厚度的基本知识
6、模具材料的基本知识
|
|
(六)模架的选取
|
能根据凹模周界尺寸、模具闭合高度、导向方式正确选择模架架种类、精度及规格
|
模架的种类、特点、规格等常识
|
|
(七)模具其他零件的选取和设计
|
1、能正确选择或设计定位零件
2、能正确选择或设计卸料零件
3、能正确选择或设计连接和坚固零件
|
1、定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弹性元件的种类、特点及计算
3、标准件的基本常识
|
|
三、图纸的绘制
|
(一)绘制模具总装图
|
1、能用CAD/CAM软件绘制模具总装配图(3D)和总装配工程图(2D)
2、总装配工程图能清楚表达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固定连接方式
3、总装配图能清楚表达定位、排样方式
4、能清楚表达出加工所得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5、能正确填写标题栏、明细表,能合理确定模具的技术要求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等的画法
2、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标题栏、明细表的内容和格式
4、模具技术要求的基本内容
5、标准件的基本常识和规定画法
6、总装图总体尺寸的标注要求
7、总装图零件序号编写的有关规定
|
(二)绘制模具零件工程图
|
1、能清楚表达出模具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视图完整,布局合理
2、尺寸标注齐全、合理
3、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选用适当
4、材料牌号、热处理要求以及其它技术要求完整、合理
5、标题栏符合国家标准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等的画法
2、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标题栏的内容和格式
4、不同模具零件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规定
5、不同模具零件技术要求的异同
6、模具材料的性能
|
|
(三)模具模具工程图的校核
|
1、模具总体结构是否恰当,能否保证正常、安全地生产出合格零件
2、各个视图及尺寸标注是否规范、完整
3、各种公差、表面粗糙度选用是否合理
4、材料选择及技术要求是否恰当
5、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否良好
|
1、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2、模具零件制造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规定
3、模具材料的性能
4、模具材料热处理的性能
5、模具零件的技术要求
6、模具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
|
四、模具分析仿真
|
模具分析
|
1、对模具进行干涉检查
2、简单零件的结构分析
|
CAD/CAM软件的应用
|
五、知识工程应用
|
知识库的建设与开发
|
知识库的建设与开发
|
a)企业管理知识
b)相关知识
|
六、培训指导
|
指导培训
|
1、 能够指导四级、三级、二级模具设计师的技能操作培训工作
2、 能够讲授模具设计和机械加工的专业知识
3、 能够制定本职业各级技能操作培训计划
|
1、 教育学的基本知识
2、 本职业的基本知识
|
七、管理工作
|
(一)
生产
管理
|
协助或领导本部门进行计划、调度及人员管理
|
生产管理知识
|
(二)
技术
管理
|
1、能够贯彻执行本行业各项国家标准
2、能够提出设计、工艺、工装、编程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
生产技术管理知识
|